慧抖销

鏖战618:D音K手的分岔小径

06-20 2022

  

  今年的618,少了几分喧嚣,却依然热闹。传统电商平台延续着大促的一贯风格,而直播电商经过几年的进化,也变得越发成熟。

 现在,业界对于直播电商的定位已经十分清晰,它就是在新的消费趋势下,对传统货架电商的一个补充。而D音电商、K手电商的高速增长,也证明直播电商正在进一步释放消费者的需求。

  今年618期间,D音电商启动了“D音618好物节”,K手则延续自己的“K手616购物节”,视频号则首次加入,开启了“6.18视频号直播好物节”。在这场年中的电商大战中,直播电商不愿缺席,而在不同的激励政策背后,直播电商正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。

  战报关键词:D音“全域”、K手“信任”

  根据D音电商发布的618战报显示,D音618好物节期间(6月1日-6月18日),D音电商直播总时长达4045万个小时,挂购物车的短视频播放了1151亿次,成交额破千万的直播间达183个,交易额破千万的品牌达758个,累计下单新客数环比提升20%。

  其中,D音商城在活动期间访问用户数环比提升115%,带动销量同比增长514%,搜索场景带动销量同比增长293%。

  在大促活动启动前夕,5月31日,D音电商宣布将“兴趣电商”升级为“全域兴趣电商”。而所谓全域,就是指在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基础上,增加了商城、搜索等更多电商场景。

  为了进一步推动用户在全域电商场景的消费,D音电商在活动期间,除了商家侧的激励外,还推出了直播间购物红包、商城秒杀、跨店满减等面向消费者的优惠福利。

  尤其是“跨店满减”,这个传统电商平台较常见的补贴促销方式,在以往的直播电商平台很少出现。而D音电商此次推出,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在D音商城体验货架电商的购物车模式。

  另一边,K手电商发布的616数据报告显示,截至6月14日,在今年K手616实在购物节期间,信任购业务合计覆盖订单超4亿,超52万主播在大促期间为消费者提供至少一项信任购服务,超7400万消费者受到信任购保护。

  6月6日至6月8日,K手电商连续三天举办了信任日大促营销专场,期间,K手电商累计举办53场信任主题直播,活动累计GMV 8839万,累计涨粉40.2万,累计场观1.08亿。

  而在品牌方面,据K手电商产品负责人六郎透露,今年参加购物节的商家数量是去年116大促活动的8倍。

  从去年开始,K手电商在明确提出“大搞”战略后,整个业务的运营思路也变得十分清晰。今年5月,K手电商宣布2022年的业务战略将升级为“大搞信任电商、大搞快品牌、大搞品牌、大搞服务商”。

  此次“616购物节”,K手主打“实在”主题,提供了百亿流量和20亿用户权益补贴,目标是帮助商家实现“收益+涨粉”,这也与K手电商的“大搞”战略相契合。

  公域PK私域

  东吴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,直播电商的崛起过程有两点和拼多多类似:一是流量获取成本较低;二是在流量分配过程中,聚集了同质化需求,并匹配了同质化供给。

  过去几年,短视频的快速发展,使得D音、K手成为了互联网流量的洼地。而电商本质上是流量的生意,掌握了流量的D音、K手,也自然具备了发展电商业务的资本。

  但是,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是靠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积聚而来,电商只是平台将流量进行变现的一种方式。所以,D音、K手愿意把流量分配到电商业务,但是又不能完全倾斜,它们仍要注重用户体验,因为这是决定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  而在流量分配上,D音和K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,前者注重公域、后者则强调私域。这种差异反馈到电商业务中,则是D音电商注重转化率,K手注重复购率。

  东吴证券认为,D音的“兴趣电商”以及直播间流量分配,均是在强调短视频用户到电商用户的转化率,这也是D音广告货币化率高的原因之一。

  但是,这种中心化公域流量分配虽然可以最大化流量的转化率,却是让用户跟着货走,而非跟着主播及直播间走,因此,较难沉淀私域流量,也较难提升复购率。

  而K手提出的“信任电商”则是强调私域流量下的高复购率,让用户由于信任主播,从而产生购买和复购行为。

  目前,若对比D音和K手的两种电商发展路径,会发现D音的效率更高,但K手对用户的沉淀,会释放更长期的价值。D音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,所以才提出全域兴趣电商这一概念,通过对电商商城的发力,让公域流量的转化不再局限于直播间。

  沿着上述逻辑会发现,初次加入618的视频号,也是在积攒了一定用户流量后,开始寻求通过电商对流量进行变现。但与D音、K手不同的是,视频号是基于微信生态,它与公众号、企业微信、小程序能有较强的联动能力,所以,私域上的强连接,是视频号的优势。

  618期间,视频号推出的都是基于公域流量的扶持政策,现阶段,进一步挖掘公域流量红利,是视频号吸引商家的主要策略。与D音、K手相比,视频号做直播电商只是刚刚起步,需要补课的也很多,但未来,基于微信生态的公私域联动能力一旦夯实,视频号的力量也不容小觑。

  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